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发表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城乡养老制度统一,保障提升可圈可点。文章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参保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基本养老保险安全网已然成形。截至2017年6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08亿,其中60周岁以上实际领取养老金人数超过1.53亿。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如何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对日益明显的变化趋势正在成为养老保障和相关服务供给以及有关政策布局的一大考验。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占总人口的10.5%,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可谓巨大。
在谈及养老服务供给需求的同时,基本的养老保障堪称重要前提。毕竟,只有在提供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方可对需求服务进行进一步延伸。而全世界参保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基本养老保险安全网,始于2014年7月1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深化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加快,跨地区流动就业、往返城乡就业已成常态,《办法》正是意在解决日益凸显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间不衔接的矛盾。而之所以有着这样的矛盾存在,还要追溯至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城乡在二元制结构背景下形成的众多城乡有别的制度安排。因此,在当前人口尤其是劳动力快速流动的现实条件下,通过推行养老金跨制度衔接政策,将有助于外出务工者解决后顾之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和社区养老的社会化早已让原本清晰的边界有所融合。当然,除了一些地方实践重点围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花精力,在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外,国家层面的政策多集中于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上开绿灯,其意图正是要对外集中释放有关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政策信号。毕竟,作为民生事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优劣直接事关全体民众尤其是急需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的老年人群体的切身利益。
论及经济效益,养老服务业特别是与养老产业相关的经济效益也在逐渐凸显。随着国家层面释放鼓励社会资本发力养老产业的信号以来,各路资本觊觎养老产业巨大蛋糕的迫切期许也随之增大。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这样的巨大蛋糕中所蕴含的就业机会和经济规模注定也将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我国早已明确将养老消费列为新消费热点加以培育的政策风口下,以及统一城乡养老格局的既定政策背景之下,养老服务业势必将伴随政策发展环境的逐步完善,在兼具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走上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